自DeepSeek R1模型發布以來,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南方電網、國家電網、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華能、國家電投、中國華電、中國大唐、中廣核、中核集團、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國家管網集團等13家能源央企都官宣接入了DeepSeek大語言模型。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DeepSeek憑借開源低成本、強大的技術實力、適配靈活性與兼容性以及豐富的應用場景等優勢,吸引眾多企業接入。
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能源央企在數字化、人工智能(AI)領域開展了大量的研究,新一輪AI技術的進步將帶動能源行業在AI領域的研發與運用加速。
有AI專家介紹,目前市場上發布的AI大模型與日常生活結合得比較緊密,但能源電力等專業數據不存在于上述大模型中,其生成效果是比較差的。目前,AI在醫療、能源等專業領域還沒有巨大的突破,但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未來,能源大模型只可能產生在能源企業內部,不可能產生于目前的互聯網公司。”
賦能不同場景
DeepSeek的接入,可為各企業提供通用服務,如知識問答、文檔分析等。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人工智能團隊完成DeepSeek模型本地化部署,研發科技情報助手并上線試運行,應用成功掛載科技信息知識庫,初步實現了問答應用開發。中國華電的“華電睿思”數字底座與DeepSeek深度融合后,在智能問答和自動分析方面將進一步升級。
DeepSeek也支持在專業垂直場景進行應用。2月11日,國家能源集團信息技術公司(數據中心)完成DeepSeekR1系列大模型在國能企業云平臺本地化部署并正式上線,該模型已與國家能源集團傳媒中心有限公司的多媒體平臺、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復雜能源市場價格預測大模型等開展深度適配工作。中國核電旗下核電運行研究院開發的核智AI門戶接入DeepSeek大模型,依托DeepSeek的強大能力,融合歷史運維數據實現故障預判、基于實時數據與AI實現核電站運行狀態智能監控與異常預警等。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教授趙俊華介紹,大語言模型的構建大致有預訓練、微調和強化學習三個階段。預訓練需要大量的資金、人力的投入,而微調和強化學習的要求相對較低。像DeepSeek這樣已經經過預訓練的開源模型,其技術進步快于閉源模型,加入行業企業的語料進行微調或者強化學習,可以以較低成本適配企業自身的需求。
在接入DeepSeek前,一些能源企業基于不同的模型底座,開發了行業大模型。2023年9月,南方電網發布電力行業首個行業大模型“大瓦特”;2024年8月,中國石油的昆侖大模型通過了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2024年10月,中國海油“海能”人工智能模型正式發布;2024年12月,國家電網發布了光明電力大模型。
接入DeepSeek有助于行業模型的升級。中國石化2月5日完成DeepSeek在國產化算力環境上的部署,并接入長城大模型應用系統,在企業內部分批推廣使用。中國石化對DeepSeek的測試表明,DeepSeek大模型在識別石油化工行業的數學公式、化學結構式、專業圖表等專業內容時,準確率較高,能夠有效支撐行業數據集建設和行業模型訓練。
2月12日,南方電網“大瓦特”電力大模型體系全面引入開源大模型DeepSeek,完成DeepSeek系列模型適配。引入DeepSeek開源大模型后的南方電網“大瓦特”電力大模型體系,實現自然語言(NLP)基礎模型由百億參數向千億參數迭代,提供分布式、高并發推理服務,支持靈活匹配不同算力資源環境。
記者梳理發現,在部署模式上,中國石油、國家管網集團、中國海油3家公司明確了私有化部署的模式,國家能源集團、南方電網、國家電投、中國華能、中國大唐、中廣核6家公司則明確了本地化部署的模式。國家電網、中國石化、中國海油還強調在國產化算力環境部署。
王鵬認為,本地化部署和私有化部署,由于數據存放在企業內部或私有云端,企業擁有對數據的完全控制權,因此數據安全性和隱私保護程度較高。國產化算力環境部署同樣強調數據安全,且通過自主可控的硬件和軟件系統,可以進一步降低數據泄露和被竊取的風險。
能源“AI+”提速
近兩年來,國務院國資委多次對中央企業發展人工智能提出要求。2025年2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深化部署會,會議強調,國資央企要抓住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戰略窗口期,強化科技創新,聚焦關鍵領域加快掌握“根技術”,堅定攻關大模型,積極參與開放生態建設,推動產生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加速推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
在外部要求和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需求下,能源央企積極搶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賽道。
“大瓦特”是南方電網公司推出的電力行業首個自主可控電力大模型,是由大模型、小模型、智能體構成的開放型電力人工智能模型體系。自2023年9月發布電力行業首個自主可控電力行業大模型“大瓦特”、模型即服務(MaaS)人工智能創新平臺以來,南方電網公司已形成智能巡檢、智能客服、負荷預測等多個核心產品,覆蓋輸電、變電、配電、調度、客服、規劃等應用場景。下一步,南方電網公司將大力推進基于“大瓦特”電力大模型體系的電力AI應用開發和試點應用工作,加快電力業務賦能。積極開展與AI新興企業合作,持續探索前沿AI技術在電力業務的落地應用方案,共建電力行業AI開放生態。
2024年12月,中國石油發布的昆侖大模型,參數從330億升級到700億,構建了我國首個勘探全領域專業大模型,涵蓋地震處理、地震解釋、測井處理解釋3個專業大模型,按需構建了21個場景大模型,每個場景大模型支持一類應用場景的多種應用。據中國石油官方網站介紹,下一步,中國石油將加快行業大模型迭代升級,將充分利用DeepSeek大模型的高質量編程能力,提升地震資料處理、油藏開發優化、化工產品研發、客戶服務等專業模型的開發效率。(南方電網報記者 劉文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