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國資央企“牽手”DeepSeek已成為一股新風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超20家央企接入DeepSeek,涉及能源、通信、汽車、金融、建筑等多個領域。業內人士指出,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后是國資央企全面開展“AI+專項行動”,加速探索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到豐富多樣的生產場景。
國務院國資委近日召開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深化部署會。會上發布了國資央企“AI+”專項行動實施要點,啟動了戰略性高價值場景建設專項工作。會議要求,中央企業在編制企業“十五五”規劃中要將發展人工智能作為重點,打造更多科技領軍企業,孵化培育一批初創企業。要加大相關資金投入,堅持產投結合、以投捉產,持續壯大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長期資本、戰略資本、耐心成本。
密集接入DeepSeek
“現在央企都在研究DeepSeek,我們初步做了一些測試,專業度和準確度還是可以的,能夠支撐行業數據集建設和行業模型訓練。”一位石化央企人士告訴記者。
近日,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中國中化、國家能源集團、中國核電、中廣核等多家能源企業相繼宣布,已完成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全面接入企業自有的AI大模型。
“目前能源央企已經落地多個AI大模型應用,推動智能化轉型。接入DeepSeek,可以提供更多的智能化解決方案。”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周麗莎說。
例如,中國中化表示依托DeepSeek在復雜信息處理、邏輯推理、開放域知識理解等方面的突出能力優勢,平臺將更好滿足不同業務場景的智能化需求,全方位、多層次助力中國中化核心業務智能化轉型升級。
在此之前,通信領域三大運營商也已布局。中國移動已全面接入DeepSeek-R1模型,提供專屬算力方案,應用于智能客服、云計算等場景;中國電信天翼云成為國內首家支持DeepSeek-R1模型的云服務商,實現全棧國產化推理服務落地;中國聯通基于“星羅”平臺適配DeepSeek-R1模型,應用于聯通云桌面、編程助手等場景。
汽車、金融、科技、建筑等領域的央企同樣積極擁抱DeepSeek。例如,東風汽車旗下自主品牌完成DeepSeek全系列大語言模型接入,該模型即將應用于東風嵐圖、東風猛士、東風奕派等公司旗下自主品牌車型。中國能建近日完成DeepSeek系列模型全平臺接入與私有化部署,深度融入自主研發的“能AI”助手,實現人工智能全面賦能,數字化轉型取得新突破。
深度結合覓新機
全面接入只是央企擁抱DeepSeek的一個開始。有業內人士表示,如何將DeepSeek的通用化技術方案與具體業務需求深度結合,仍需要大量定制化開發和測試。
中廣核AI平臺目前已成功上線13個典型應用。本次完成DeepSeek模型接入后,企業將對DeepSeek進行訓練。用戶可以根據業務的實際需求在中廣核AI平臺選擇合適的大模型來完成業務任務。
中國石化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集團人工智能技術體系,提升石油化工行業大模型的訓練質量,實現深度推理與行業認知的深度融合。同時,企業將充分利用DeepSeek大模型的高質量編程能力,提升地震資料處理、油藏開發優化、化工產品研發、客戶服務等專業模型的開發效率,進一步推動石油化工行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DeepSeek出現實現了AI平權,未來AI競爭就是數據規模和質量,央企擁有龐大的數據資源,與DeepSeek結合后,數據流通與市場化進程加速。”周麗莎表示,汽車行業的大模型可用于企業數據分析和智能決策,提升智能駕駛和車載交互能力。交通與物流領域等央企也可能會利用AI技術優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物流配送路線規劃、智能倉儲管理等。科技與通信領域央企可能會與DeepSeek合作,推動人工智能在通信技術、網絡安全、智能辦公等領域的應用。
“AI+”專項行動提速
加速布局AI大模型是國資央企帶頭搶抓人工智能賦能傳統產業機遇的一個縮影。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2024年以來,國資委多次“點題”人工智能,全面實施央企“AI+”專項行動,發布了“九天”“星辰”等通用大模型和一批行業大模型,推動AI在健康、建筑、冶金等12個重點行業、400余個場景落地應用。
國務院國資委強調,國資央企要抓住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戰略窗口期,強化科技創新,聚焦關鍵領域加快掌握“根技術”,堅定攻關大模型,積極參與開放生態建設,推動產生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加速推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要強化深度賦能,瞄準戰略意義強、經濟收益高、民生關聯緊的高價值場景,強化行業協同、擴大開放合作,加大布局突破力度。要夯實算力基座,為技術突破、應用落地提供有力支撐。要突破數據難題,分批構建重點行業數據集,建設好通用基礎數據集,做強做優數據產業。
眾多企業也提出了各自的明確目標。例如,中國海油表示將密切關注和跟蹤國際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加強與中國電信、科大訊飛等專業公司的務實合作,力爭“十四五”末中國海油整體數字化率達到50%,“十五五”末達到80%以上,為加快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升級“智能引擎”。
在周麗莎看來,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平臺建設方面展現出強勁的投入與合作態勢,通過自主研發、行業大模型開發、對外合作及政策支持,逐步構建起覆蓋多領域的AI技術生態。通過實施“AI+”專項行動,國企可以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管理效率,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提醒,推動“AI+”專項行動,要與各個行業的技術特點、目前的技術水平階段相結合,不可“一哄而上”、“一刀切”,不切實際地盲目上項目,需要根據行業、企業的具體情況考慮。(經濟參考報 王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