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這標志著我國以市場化方式建設新型電力系統邁出關鍵一步。
“此次出臺的新能源電價新政,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促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可持續發展將起到極大推動作用。”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張大勇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自此,我國新能源發電將邁入全面競爭入市時代。
讓電價充分反映市場供求
張大勇介紹,自2009年起,我國對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給予高度重視,出臺一系列涵蓋價格、財政、產業等多方面的支持政策,有力推動新能源產業迅速崛起。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約14.1億千瓦,占全國電力總裝機規模的40.2%,已經超過煤電裝機,在能源舞臺上占據重要地位。
然而,隨著新能源產業的不斷發展,一些深層次問題逐漸顯現。以往實行的固定上網電價政策在新能源發展初期發揮重要作用,但并不能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比如,在一些新能源大發時段,電力供應充足,但價格卻無法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張大勇舉例說,相關研究顯示,我國部分地區在新能源發電高峰期,市場電價波動幅度僅為2%,遠低于約10%的理論合理波動范圍,反映出固定電價政策與市場需求的適配性不足。固定上網電價政策沒有有效承擔平衡電力系統調節責任,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和可持續發展矛盾日益凸顯。
據統計,新能源發電企業承擔的系統調節成本僅占總調節成本的15%,遠低于其裝機占比,而傳統煤電企業則承擔了大部分調節成本。
對此,張大勇認為,解決這些問題,亟需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新能源開發建設成本比早期大幅下降,各地電力市場快速發展、規則逐步完善,也為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創造了條件。
“在上述背景下,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迫在眉睫。這對于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新能源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順應能源發展潮流、實現能源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選擇。”張大勇說。
新能源可像其他商品一樣交易
張大勇告訴記者,此次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內容豐富且極具針對性,主要涵蓋上網電價市場化、可持續發展價格結算機制以及存量與增量項目分類施策這三個關鍵方面。
《通知》明確要求,新能源項目(風電、太陽能發電)上網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
“這意味著新能源電價不再是一成不變的固定價格,而是像其他商品一樣,在市場中由供需雙方通過交易來決定。這種方式能讓新能源電價更加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使資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張大勇分析稱,例如,在新能源電力供應充足時,價格會相應下降,引導用戶多使用新能源電力;在供應緊張時,價格上升,促使發電企業增加發電。
而對于參與跨省跨區交易的新能源電量,上網電價和交易機制按照跨省跨區送電相關政策執行,確保了交易的規范有序。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通過跨省跨區交易,新能源電力能夠輸送到中東部負荷中心,不僅提高了新能源的消納比例,還優化了全國范圍內的資源配置。
記者注意到,此次改革專門建立了新能源可持續發展價格結算機制。對納入機制的電量,當市場交易價格低于機制電價時,電網企業會給予差價補償;當市場交易價格高于機制電價時,則扣除差價。張大勇認為,這種“多退少補”的方式為新能源企業提供了穩定的收入預期,降低了市場風險。
預計會降低風光行業度電成本
新政將帶來哪些直接影響?張大勇表示,此次改革對新能源行業而言,是一場意義深遠的變革,將有力推動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首先,從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來看,新能源上網電價全面由市場形成,使得價格信號能夠更加精準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企業在投資決策時,會更加注重項目的成本效益和市場需求;從行業發展方向來看,存量增量分類實施支持措施,為新能源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指明了方向。比如,在光伏發電領域,企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會加大對高效光伏電池技術的研發投入。
其次,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交易,對于構建更加高效協同的新型電力系統具有重要意義。新能源全電量入市交易,將公平承擔電力系統調節成本,促使新能源發電企業更加注重自身發電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一些新能源發電企業會配套建設儲能設施,在新能源大發時段將多余的電能儲存起來,在發電不足時再釋放出來,以平抑發電波動。同時,各類電源在電力系統中的價值也將得到更充分的體現。新能源與調節電源、電網之間的協調發展將得到更好引導。在電力系統中,煤電等傳統電源可以作為調節電源,在新能源發電不足時及時補充電力,保障電力供應的穩定。而新能源的發展也會促使電網不斷升級改造,提高電網的智能化水平和輸電能力。“這樣一來,新能源、調節電源和電網之間能夠形成更加緊密的協同關系,共同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張大勇表示。
再次,此次改革對居民、農業用戶電價水平并沒有太大影響,這些用戶用電仍執行現行目錄銷售電價政策;對于工商業用戶而言,靜態估算,預計改革實施首年平均電價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電力供需寬松,新能源市場價格較低的地區可能略有下降,后續電價將隨電力供需、新能源發展等情況波動。據相關研究,新能源市場電價在電力供需寬松地區可下降5%左右,工商業用戶能夠享受到更低的用電成本,這對于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是一個利好消息。
“可以預見,新能源發電全電量進入電力市場后,將進一步加速風光發電產業技術進步,降低行業度電成本。”張大勇說,相信新能源與其他能源形式以及電力系統各環節之間的協同發展將更加緊密,共同構建起一個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能源體系,為實現‘雙碳’目標和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堅實的能源保障。”(中國能源報記者 張勝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