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志軒
記者: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10年來,我國能源電力行業發展取得了哪些成績?您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能源發展面臨怎樣的新形勢、新任務?
王志軒:我國能源電力行業取得顯著成就,體現在能源電力安全供應、能源電力綠色發展進展以及技術發展水平等方面。
10年來,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由34.0億噸標準煤增長到48.3億噸標準煤,增長42%;能源消費總量由37.5億噸標準煤增長到57.2億噸標準煤,增長52.5%。其中,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由15.5%提高到26.4%。
我國電力裝機容量由12.47億千瓦增長到29.20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從1479萬千瓦增長到60949萬千瓦,并網風電裝機容量從7548萬千瓦增長到44134萬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和風電裝機之和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由7.23%提高到36%;太陽能發電和風電的發電量之和占總發電量的比重由2.74%提高到15.5%。煤電裝機占比由63%左右下降到39.9%,下降了約23個百分點;煤電發電量占比由約73%下降到約57.9%,下降了約15個百分點。
全社會用電量由53223億千瓦時提高到92241億千瓦時。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占比由21%提高到28%。
2017年以來,我國推動綠色電力證書及綠電交易從無到有,目前已建立了綠證全覆蓋制度。從2014年全國7個碳市場試點開市,到2021年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上線交易,再到2023年《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頒布,我國碳市場建設大力推進并進入法治化階段。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能源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簡要講,就是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新能源,促進“雙碳”目標實現。
記者:您認為,當前我國新能源發展存在哪些機遇和挑戰?
王志軒:在我看來,我國新能源發展面臨很多機遇:一是有黨和國家堅持不懈推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二是有能源安全新戰略支撐,三是有較為完備的法規體系,四是有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五是有全國統籌規劃、系統要求的體制優勢,六是具有整體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技術、設備、建設、運行的比較優勢,七是有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發展需求,八是具有承載新能源發展的先進電網基礎設施和運行管理經驗,九是有豐富的新能源自然資源,十是初步建立了發揮政府作用和市場資源配置作用的運行機制。
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我國長期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稟賦和以煤為基礎的能源供應體系給低碳轉型帶來挑戰,我國發展的任務仍然很重,電力系統支撐大規模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所需要的靈活性資源不足,配電網需要大規模升級以適應大力發展新能源的需要,等等。
記者:在您看來,新形勢下,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應該從哪幾個方面著力?
王志軒:一是充分認識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確保能源的安全穩定供應要放到能源發展價值要素中的首位,不可動搖。二是要使能源價格保持相對穩定且有競爭力。一方面,全社會要承擔起能源轉型過程中系統成本提高的壓力,另一方面,要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共同作用,通過市場競爭、政府調控使能源價格浮動在合理區間。三是在國家能源資源稟賦和“雙碳”目標的共同約束下,完善多元能源供應體系。四是不斷扶持新技術的開發和推廣。五是建立完善涵蓋能源生產、儲存、輸送、轉化的能源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新能源,建設使用新能源的新型基礎設施。六是建立完善確保可執行的能源交付合同的市場機制、法治環境,改進能源合作的國際環境。
記者:新時代以來特別是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10年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綠色低碳消費理念深入人心。深入推進能源消費革命,您有哪些建議?
王志軒:我國能源消費與能源生產的綠色化基本是協調的、平衡的。從我國宏觀層面的政策設計看,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充分考慮了綠色低碳產品的正外部性,即綠色能源的成本較高,但總體上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從推進能源消費革命的微觀層面看,綠色產品在轉型的初期、中期階段成本較高,這必然會增加個體使用者的經濟負擔。我國綠色低碳消費的理念雖然不斷普及,但是從普遍性看,消費綠色電力或綠色產品的行動力還不足。我的建議是,要針對學校、政府機關、企業等不同群體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引導和激勵各種有需求的群體消費綠色能源。
記者:您認為,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推動能源安全新戰略取得新成效,電網企業做好下一步工作的關鍵是什么?
王志軒:電網企業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隨著電力系統中新能源占比不斷提高,能源安全逐步由傳統的能源安全向新的能源安全形態轉變。二是傳統電力系統中,發電、輸電、用電三個主體的功能和相互之間的聯系是較為清晰的,而在新型能源體系、新型電力系統發展過程中,這三個主體在運行機制上會呈現出融合發展的形態。
電網企業應充分認識綠色低碳轉型和新能源快速發展是必然趨勢,在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的前提下,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促進能源轉型;根據能源轉型的進程,及時完善電力安全穩定標準體系和運行機制;抓好主網和配電網建設,尤其當前要更加重視配電網改造,積極推進智能微電網建設;促進綜合能源服務、電力需求響應、儲能發揮作用,推進綠色電力交易等在電網企業有效落實。(記者 高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