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街道的良田里,一臺無人駕駛收割機正行駛在金燦燦的麥田里。不遠處,南通供電公司員工朱天宇正使用無人機巡檢農田附近的供電線路。
為了提高種植效率,降低人工成本,6月初,金沙街道引進了22臺(套)耕種管收全流程智能機具、全套物聯網傳感設備和高清監測設備。技術人員可以通過管控平臺,直接了解無人駕駛收割機的作業參數、作業軌跡等信息。
智慧農場離不開可靠電力保障。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通過監測預警系統、輸電可視化系統、新型農業智能接電箱等精準服務“三夏”生產可靠用電。
監測預警系統讓隱患監測更高效
6月,江蘇省進入小麥收獲高峰期。
6月16日10時30分,南通供電公司金沙供電所臺區經理顧冬明的手機收到一條信息,顯示九華山村55413臺區400伏分路413智能開關漏電值超過100毫安。他隨即排查該分路所涉及的客戶,不到15分鐘就發現處于金沙街道的18組水泵線路漏電,并及時到現場排除故障。
2023年11月,南通供電公司研發出一種可智能采集漏電保護開關電流等數據并告警的監測預警系統。該系統可將總保護開關的電流、電壓、漏電值等多項信息傳輸至終端,再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遠程監測分路情況。該系統針對電壓、漏電值等設定了預警閾值,測得數值超出閾值,便自動給有關人員發送預警短信。該系統在通州區供電公司試點上線后,故障平均排查時間由過去的1~2個小時縮短為20分鐘左右。
下一步,國網江蘇電力將分析總結監測預警系統的應用情況并向該公司供區全面推廣該系統。
輸電可視化系統助農業用電更安全
6月20日下午,漣水縣供電公司輸變電智能管控中心員工李華建使用數字化管控平臺的輸電可視化系統遠程巡檢全縣輸電線路時發現,110千伏牌薛線32號塔附近的一處水稻田邊,一臺準備起飛的無人機距離輸電線路過近,便立即向線路責任人潘旭通報有關情況。潘旭立即趕到現場,指導無人機操控員安全操控無人機,避免了一起安全事故。
2020年,國網江蘇電力上線輸電可視化系統。該系統可監控設備實時狀態。為避免各類農用機械對輸電線路安全運行造成影響,漣水縣供電公司運用輸電可視化系統,依托安裝在輸電線路鐵塔上的監控裝置,實時獲取輸電通道附近的圖像、視頻等。
當線路附近有農用機械或無人機在作業,輸電可視化系統便會第一時間捕捉,并將潛在的隱患告警信息實時推送至線路運維人員。從輸電可視化系統上線至6月20日,該公司依托該系統已出動運維人員50余人次,勸離無人機20架次,指導農田作業機械安全操作40余臺次。
為降低農業用電安全隱患,國網江蘇電力主動對接供區內農業農村、水利等政府部門,完善重點場所保供預案,應用無人機等智能巡檢裝備對農業供電線路開展專項巡檢。
智能接電箱讓農田灌溉更便捷
6月14日,鎮江市丹徒區上黨鎮塢莊村村民袁雷寶來到他承包的農田,將抽水泵插頭接入稻田旁400伏塢莊線7號電桿上的“新型農業智能接電箱”插座。30秒后,水就汩汩流進了稻田。
今夏氣溫偏高,降水偏少,上黨鎮農業灌溉需求旺盛,接電箱用電負荷大。傳統的接電箱安裝在戶外,長期日曬雨淋容易導致鋁芯電纜或開關老化,引起開關樁頭燒壞,難以穩定滿足灌溉用電需求。
5月,鎮江供電公司上黨供電所自主研發了“新型農業智能接電箱”。該接電箱能提供2個單相和1個三相接口,可同時供3臺抽水泵集中用電。所有接口均采用插座形式,種植戶只需將抽水泵插頭插入對應插座即可完成接電。相比傳統接電箱的手動接線方式,“新型農業智能接電箱”操作簡單、安全性高。
截至目前,鎮江供電公司已安裝600余個“新型農業智能接電箱”,范圍覆蓋該公司13家供電所。
除了“新型農業智能接電箱”,國網江蘇電力所屬各供電企業還推廣掃碼用電設備,助力農村客戶用電更便捷。(李冰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