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樓封頂、閥廳鋼結構完成吊裝、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室矗立山巒……11月初,經過一年多的施工,位于西藏芒康縣的±400千伏卡麥換流站土建施工已完成65%,電氣設備開始安裝,這座“云端的換流站”雛形已現。
卡麥換流站建設現場。
卡麥換流站是±800千伏金上—湖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送端站。該工程是國家“西電東送”戰略部署的重要骨干通道,也是第一個進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壓工程,建成后每年可輸送清潔電能400億千瓦時。
卡麥換流站海拔3720米,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壓換流站。由于建設現場常年被云霧籠罩,加上雨水較多,參建人員將卡麥換流站稱為“云端的換流站”。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特高壓建設分公司作為卡麥換流站工程建設管理單位,加強工程建設精細化管理,科學統籌、精細謀劃,按照“聚焦工程建設關鍵路徑,全站一體化統籌推進”的思路,依托特高壓工程“五庫一平臺”建設成果,持續對關鍵環節開展施工組織優化和技術創新攻關,加強作業風險管控,不斷提升工程實體工藝質量。施工人員克服自然環境艱苦、施工難度大等困難,努力將卡麥換流站打造成又一項特高壓精品工程。
進入卡麥換流站建設現場,綜合樓、主控樓等建筑物矗立在平整的場地上。而在建設之初,換流站站址周邊山坡起伏,進站道路崎嶇。在工程場平作業中,施工人員需要爆破的面積達5.4萬平方米,挖填方作業量210余萬立方米,挖方邊坡最大邊坡高度約28米。“去年5月,大家就地搭建帳篷,每天早出晚歸,只為做好場平工作。”國網特高壓公司卡麥換流站業主項目經理王茂忠介紹。
抵達“云端”十分不易。施工機械進場時,有些山路的轉彎半徑不足7米。駕駛員需反復調整車輛角度,花半天時間才能通過。從山腳到建設現場的一段15.5千米長的盤山路,施工人員轉運一臺旋挖鉆機整整用了8天時間。
2023年10月20日,隨著場平施工完成,工程進入主體施工階段,換流站建設加速推進。施工人員也在一個接一個的考驗中不斷“闖關”奔跑。
7月6日,在卡麥換流站500千伏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廠房鋼結構吊裝現場,作業人員剛爬至高空作業點,現場突然刮起大風,作業不得不中斷。橫梁安裝原本只需要三四個小時,當時卻足足花了近兩天。“高原施工受天氣影響大,作業時間是零碎的。大家只能見縫插針把時間‘拼接’起來,完成每一項工序都非常不容易。”卡麥換流站工程土建B包施工項目部負責人周毅介紹。
主控樓封頂是一個重要的施工節點。業主項目部組織參建單位克服雨季長、交通不便的困難,分批次、多時段搶運施工材料,抓緊每一個作業窗口高質量開展建設。7月,卡麥換流站現場施工恰逢雨季,施工區域上山道路段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發。按照建設計劃,八九月份,進站道路要進行擴建施工,否則會影響建設物資的運輸。業主項目部提前優化施工方案,利用原有的崎嶇的進站山路,采取增加車輛轉運頻次、成立工作專班跟蹤落實物資運輸的方式,將施工材料分批次運送上山,保障了主控樓施工順利推進。10月11日,卡麥換流站主控樓順利封頂。
土建項目部的施工作業面爭分奪秒,電氣安裝項目部也是如此。針對最先分片移交出來的交流濾波器場區域,電氣安裝項目部組織人員提前進場驗收設備基礎,做好安裝準備工作,打好施工提前量。10月20日,交流濾波器場開展最后一個避雷線塔吊裝作業。等施工作業結束,施工人員有序返回宿舍時,已是21日凌晨。
吊裝作業為何這么趕?現場作業互相關聯,如果一道工序沒有按期完成,就會影響后續施工。為了按期完成電氣設備吊裝任務,電氣安裝B包項目經理黃文雄帶領作業人員掐準時間作業,確保按期完成任務。10月16日,吊裝作業現場突遇大風。根據施工安全要求,黃文雄讓作業人員迅速歸位,到安全區休整。他一邊用測風儀實時觀測作業環境風速,一邊逐項檢查吊車、工器具、拉線地錨等,待現場環境達到作業要求后再開展吊裝作業。“現場施工‘看天吃飯’,我們必須用好時間,靈活機動,每一道工序的推進都是用力‘搶’出來的。”黃文雄說。
在吊裝施工前,卡麥換流站業主項目部和施工項目部不斷優化施工方案,有時為了一個吊裝作業數據要反復核算,直到確認無誤才開始施工。盡管吊裝期間現場連續出現大風天氣等不利因素,但完工后復測數據顯示避雷線塔吊裝質量完全符合標準。
目前,卡麥換流站進站道路已擴建完成,參建人員正加緊施工,圍繞2025年1月底完成土建主要施工任務節點持續發力,全力為工程明年年底建成投運創造條件。(董然/文 劉欽虎/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