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中央企業“科改行動”“雙百行動”2023年度專項考核結果中,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評“科改企業”標桿,在被納入專項考核的349戶“科改企業”中位列第七。
改革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2001年,南瑞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國電南瑞。2017年,南瑞集團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將核心業務資產注入所屬上市公司國電南瑞;2023年,國電南瑞高標準推進“科改行動”,持續完善現代法人治理機制,深入開展“合規管理提升年”專項行動,保障企業穩健發展。
科研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匯聚企業更強發展合力。
自2023年以來,國電南瑞圍繞推動創新引領能力和產品研發質效“雙提升”,持續優化科研體系,形成以價值為導向的科研組織模式,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科技競爭優勢。今年2月,國電南瑞技術方案中心成立,負責為產品“走出去”提供整套解決方案。3月,該公司揭牌成立研究院,著力打造一支跟蹤科技前沿、推動原始創新的“先鋒隊”。4月,該公司優化重組研發中心,聚焦平臺技術共享、底座技術賦能和重大產品研發開展相關科研工作。
一系列的變革讓創新源泉競相涌流。以國電南瑞研究院為例,該院實施去行政化管理,讓科研人員更加專注于科研工作,并組建6個研究團隊,加快應用基礎和重大關鍵應用技術研究,服務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這樣一來,科研人員可以放開手腳大膽探索、心無旁騖投身科研。
國電南瑞研發中心推動將技術創新轉化為產業應用,實現技術成果的共享復用,促進研發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研發中心新成立的工業自動化平臺研發部集約了原來比較分散的變電站、新能源、區域綜合能源監控等專業力量,帶來的組合效應有力支撐國電南瑞所屬近10家企業發展。”國電南瑞研發中心主任滕賢亮說。
經過一年的優化調整,國電南瑞順利完成科研體系重構,科技創新多點開花、碩果累累。2023年以來,該公司獲批建設電網運行風險防御技術與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發可控換相換流閥(CLCC)等成果,牽頭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3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23項,27項成果通過權威鑒定達國際領先水平。
國電南瑞優化產業布局,不斷培育新的效益增長點,重點布局核心器件、集成創新、數字業務、智能裝備4類新興業務,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等業務快速發展。
4月24日,國電南瑞所屬國網瑞嘉(天津)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的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被應用于青海省海東市的帶電加裝接地掛環作業,這是海東供電公司首次使用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完成帶電作業。國網瑞嘉形成的新一代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系統解決方案能夠使機器人適應更多復雜作業場景,作業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國網瑞嘉自2019年年底發布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產品以來,已在20多家省級電力公司部署450余臺機器人,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產業化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國電南瑞以改革激發人才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企業創新發展動能。
國電南瑞所屬南京南瑞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制訂的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計劃于2022年12月正式落地,面向骨干員工實施具有企業特點的激勵方案。激勵計劃分三批進行,目前已完成前兩批獎勵發放,共27名骨干員工獲得相應激勵。
人才創新活力得到持續激發,南瑞半導體公司技術攻關步伐不斷加速,新產品持續涌現。2月,該公司自主研發的4500伏/3000安壓接式大功率IGBT在±800千伏白鶴灘—江蘇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姑蘇換流站成功掛網運行,經受住滿功率運行考驗且持續穩定運行。
“為了充分發揮薪酬激勵的撬動作用,去年國電南瑞所屬單位年度工資總額增幅相差超20個百分點,我們加大薪酬分配向‘高價值、高貢獻、高績效’人才及團隊傾斜力度,實行頂尖人才薪酬‘一人一議’,核心團隊工資單列,同職序同層級員工的年收入倍差基本在3倍以上。1350名核心骨干被納入中長期激勵計劃,‘拼業績、掙工資、贏激勵’的理念深入人心。”國電南瑞組織部(人資部)主任于昆介紹。
在人才發展機制方面,國電南瑞形成“領導職務、職員職級、專家人才三通道并行,員工多元發展”的職業成長體系。該公司以員工學術水平、業績貢獻度為核心,梳理建立了近200套崗級能力認證標準,對科研人員進行對標評價,推進人才“能上能下”。
從2023年年底至今,國電南瑞在所屬4家單位實施了領導人員競聘上崗,以公開競聘方式選配領導,一批充滿活力的優秀年輕干部脫穎而出。領導人員競聘上崗變“相馬”為“賽馬”,打破身份、資歷等隱形臺階,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舞臺,有效激發了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熱情,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此外,在科研項目管理中,國電南瑞積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賦予科研負責人經費使用權、技術路線決策權等,讓科技人才“唱主角”;組建14支科技攻關青年突擊隊,探索實施里程碑獎勵、回溯激勵等機制,推進股權激勵,科技人才激勵保障得到進一步強化。(丁圓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