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江蘇發改委印發《關于大力實施綠電“三進”工程提高綠電交易和消納水平的通知》,擬推進綠電進江蘇、綠電進園區、綠電進企業三大工程。
文件指出,一方面,要加強存量特高壓輸電通道利用水平和清潔能源輸送占比;另一方面,加強增量特高壓輸電項目的規劃研究,推動適應大規模新能源輸送等創新技術應用。到2027年,外來輸電能力要達46GW。
此外,要提升省內綠電消納水平,提升省內新能源高滲透率的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到2027年,可再生能源接網消納規模達到130GW。要探索綠電溯源技術,基于電證合一、區塊鏈標記等方法,初步構建省級電網綠電和電碳核算研究體系。
文件表示,大力開展綠電進江蘇工程,將原主送煤電的特高壓通道輸送更多風電、光伏,到2027年外送通道可再生能源電量要達60%以上。加快推進內蒙古~江蘇特高壓的規劃建設,進一步落實鄂爾多斯8GW光伏、4GW風電配套電源核準、開工。
持續強化西北、東北等新能源富集省份的溝通銜接,積極開展省間綠電交易。推動省內新能源市場化項目、分布式新能源聚合以及帶補貼項目的綠電交易,到2027年綠電交易供應量應達400億千瓦時。
加快推進綠電進園區,對大豐港、洋口港、連云港等10個新型電力系統應用試點園區,根據附近海上光伏、風電建設進度,規劃布局高比例的綠電專變、專線,提高綠電就近消納能力。
加快在蘇南應用,每個區市可推薦一個具備綠電高效利用條件的試點園區,開展新型電力系統發展方案研究。依據沿海和蘇南試點園區的經驗,進而推廣到全省各市區,每個市區可推薦一個試點園區,將園區附近的光伏、風電就近接入。到2027年,力爭綠電進園區的新增輸配消納能力到10GW。
需要重點指出的是,主要分兩個層級開展接網研究,第一層級是獨立母線用于接入綠電用戶和綠電電源;第二層級是,無法開辟獨立母線時,可接綠電用戶與綠電電源接在母線一側,實現綠電溯源。
重點推廣綠電進企業,鼓勵各市區設立市縣級“綠電綠證服務站”,開展企業綠電直連試點研究。支撐企業充分利用廠房屋頂、停車場以及廠區空地建設分布式光伏。
文件要求,除沿海三市外,各市區明確一個新型電力系統應用試點園區,于11月15日前上報。
來源:江蘇發改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