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命脈,推動能源的綠色發展是用最少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經濟社會效益的關鍵,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創新驅動引領,構筑綠色能源新高地。以風能、太陽能、水能和生物質能為代表的綠色能源是技術變革的方向,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投資風險大、沉沒成本高、供給不穩定等問題,綠色能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可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排頭兵作用,把能源技術創新作為轉型發展的邏輯起點,明確企業在創新生態構建中的主體作用,構建綠色能源產業集群創新生態,建立“政產學研金服用”七位一體創新系統,通過加強產品研發平臺建設、加大產品研發費用投入,加快產品市場化進程,快速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優勢、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的創新產品,夯實技術、產品、市場良性互動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打造綠色能源體系,延伸產業鏈。綠色能源的發展應以量的擴張為切入點,以延伸產業鏈為落腳點,對綠色能源建設進行科學布局,實現空天海地、風光荷儲一體化發展。要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同時要在沼氣發電的技術上有所突破。通過多元化利用形式,如分布式、智能微網、多能互補,把風電光伏和氫能、儲能、大數據產業關聯起來,協同發展。同時與鄉村振興、社會民生相結合。以大力推進風光多元化應用、積極開展氫能多元化應用、探索生物質能多元利用體系為主要方向,豐富可再生能源應用場景。
加強產需銜接,提高綠色能源效率。采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常態化開展產需對接活動,實現供給和需求的有機銜接、上游和下游的協同配套,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搭建產需對接展示平臺,利用網絡、媒體等新渠道、新業態,加強重點企業和優勢產品的宣傳推介,引導企業及時在平臺上發布產品供需信息。充分發揮產業聯盟優勢促進產業鏈企業、機構實現要素對接。通過加強產需銜接,避免資源的浪費和市場波動,保障綠色能源供給的穩定性,促進生產效率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強化政策創新,優化綠色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環境。借助數字化手段,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環境。持續圍繞產業鏈構建政策傾斜支持和工作落實機制,建立“鏈長制”支撐服務體系、“鏈長制”決策咨詢體系、“鏈長制”議事協調體系,統籌推動產業鏈企業發展、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人才引進、技術創新等工作。提升市場運行效率,簡化生產經營審批和條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精簡優化產品生產流通等環節的管理措施。健全誠信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完善對新業態的包容審慎監管機制,引導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
以能源技術革命為突破口,促進產業全面提升。在能源技術創新的驅動下,清潔能源的成本顯著下降,企業采納新能源的經濟效益提高。隨著企業間的能源技術溢出效應的提升,產業鏈實現技術效率全面提升,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需要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發展特色,研究產業鏈延伸與提質的路徑。以產業鏈優化再造為動力,全面提升產業鏈數字化和產品高端化水平,加快應用新技術、新設計、新材料、新工藝等生產的全新型產品或改進型產品,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品牌附加值、產業關聯度、市場占有率,以此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形成新的產業集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