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碳中和 > 動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上觀新聞發布時間:2024-09-30 10:47:10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小涓“如果沒有數據,減碳根本做不成。”在主旨演講中說,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而數字技術可助力全場景、全鏈條減碳。

  中國綠色轉型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已達到16.5億千瓦,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53.8%。2023年,全國單位GDP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強度分別比2012年下降26%和35%以上。2023年,中國在各種電動車、電熱泵以及其他電動器械的低碳技術生產和使用遠遠超過全世界其他國家。2022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排名前15名榜單中,我國風電整機企業有10家,全球光伏20強綜合排行榜中有19家是中國企業。我國綠色產業已經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實現全鏈條全場景減排,在能源結構、生產端和消費端等各個場景都需要進行大量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數字技術作為綠色轉型關鍵使能技術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比如,在工業領域幫助傳統行業降低能耗;在建筑領域降低全生命周期的綜合能耗;在交通領域提升交通網絡的運輸效率,減少碳排放;在碳管理方面助力碳資產管理和碳排放追蹤的數字化等。

  新能源具有數據多向交互、實時變化的特點,對數據匯聚和處理能力要求極高,高度數智化是必選項。江小涓認為,政府和國有企業是數據重要持有方,“碳與數”結合會產生海量結構化數據,因此既要增強自身發展能力,還要為全社會提供數智化服務,比如為主打智能化新能源業務的民營企業放出數據。

  江小涓介紹,數字技術提供的海量連接能力和巨大算力,使得環境問題中的多種形態排放、減排行為的貢獻等,宏觀上可以在很大范圍內計算,微觀上可以顆粒化到個人,而且可以追蹤動態足跡。比如,“螞蟻森林”通過數字科技量化和放大個體綠色行為,不但促進了綠色低碳發展,還在全國10個省份落后地區設立了18個公益保護地,守護野生動植物1500多種。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全国无码视频中文字幕,无码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69aV,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国产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视频首页 |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