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將圍繞基礎通用標準,以及碳減排、碳清除、碳市場等發展需求,基本建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以下簡稱雙碳標準體系)。到2025年,雙碳標準體系制修訂不少于1000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包括外文版本),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顯著提高,主要行業碳核算核查實現標準全覆蓋,重點行業和產品能耗能效標準指標穩步提升。實質性參與綠色低碳相關國際標準不少于30項,綠色低碳國際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
雙碳標準體系包括基礎通用標準子體系、碳減排標準子體系、碳清除標準子體系和市場化機制標準子體系4個一級子體系,并進一步細分為15個二級子體系、63個三級子體系。該體系覆蓋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水利、農業農村、林業草原、金融、公共機構、居民生活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在基礎通用標準子體系方面,重點制修訂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監測方法、監測設備、在線監測系統和碳管控平臺建設等標準,大氣成分物理化學特性長期動態觀測、監測、評估、預報相關標準;重點制修訂城市、設施、企業、供應鏈、園區、技術等綠色低碳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標準,綠色產品評價標準,綠色低碳產業統計核算相關標準,碳中和評價通則標準,以及不同應用場景的碳達峰碳中和相關規劃設計、管理體系及實施評價等通用標準。
在碳減排標準子體系方面,以節能標準為例,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升家用電器、農村居民供暖設備、制冷及冷鏈物流設備、工業設備、照明產品、數據中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設備、機械制造裝備等重點產品和設備強制性能效標準。加快完善與強制性節能標準配套的能耗計算、能效檢測、節能評估、節能驗收、能源審計等標準。再以生產和服務過程的減排標準為例,工業生產過程減碳領域重點制修訂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機械、造紙、紡織、汽車、食品加工等行業低碳固碳技術、低碳工藝及裝備、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技術、原燃料替代技術、低碳檢測技術、低碳計量分析技術、綠色制造、節水等關鍵技術標準及配套標準樣品。
在碳清除標準子體系方面,重點制修訂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相關術語、評估等基礎標準,燃燒碳排放捕集標準,完善二氧化碳管道輸送等標準。推動制定二氧化碳驅油(EOR)、化工利用、生物利用、燃料利用等碳利用標準,以及陸上封存、海上封存等碳封存標準。
此外,在市場化機制標準子體系方面,制修訂碳排放配額分配、調整、清繳、抵銷等標準規范。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實施規范,以及碳排放權交易機構和人員要求相關標準規范。推動制修訂重點領域自愿減排項目減排量核算方法等標準規范。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納統計核算、監測、評估以及綠電交易等綠色能源消費標準。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服務、合同能源管理、碳資產管理等標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