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西電網公司數智運營中心大廳,通過廣西電網數字化企業運營監控平臺(以下簡稱運營監控平臺),電網管理的各類實時數據、預警信息等呈現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
今年以來,廣西電網公司在傳統企業運營基礎上,以AI重塑數字能力推動管理體系數智化轉型升級,創新組建數智運營中心,推動管理從經驗型向流程驅動型轉變,積極探索廣西特色的管理體系升級的路徑。
解碼戰略主線 厘清作業流程
“我們聚焦數智運營中心‘企業智慧運營探索者’功能定位,理順戰略單元、業務單元、作業單元賦能過程,確保戰略規劃到執行有效落地。”廣西電網公司數智運營中心平臺運維團隊經理粟邈如表示。
從戰略到業務是系統的分解過程。“我們基于企業架構進行戰略解碼,明確‘大’的戰略目標與‘小’的業務能力之間的關系,讓總體的管理要求落實到具體的業務事項,實現戰略到業務的貫通。”粟邈如舉例介紹,公司以戰略規劃指標為基礎,提取11個關鍵指標,細化分解形成了包含86項過程指標的企業運監指標體系,為每一個指標設立了異動規則及亮燈預警信息并固化系統。簡單來說,就是把書面上的“大指標”分解,嵌入系統,實現了指標的可視化、數字化管理。
從業務到作業是整合的過程。“俗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我們注重業務在基層單位的落地,探索將不同來源的工作要求細化為清晰、簡明的業務事項,讓基層一線員工聚焦具體工作任務,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實現提質、增效、減負。”廣西電網公司拔尖級技術專家、系統建設團隊成員陶思恒表示。
以場景為切入 搭建運監平臺
在搭建運營監控平臺中,場景建設是實現業務模式再造的關鍵一環,通過業務場景的“小切口”,串聯形成管理變革的“大切面”。
在開展業務模式再造過程中,系統建設團隊成員、系統建設團隊成員古哲德與同事意識到,必須要通過技術升級,對現有業務和流程再審視、再評估,拉通跨專業、跨領域的橫向協同,貫通跨領域跨專業場景,才能實現系統性的管理變革。
同時,廣西電網公司還革新作業模式,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融合終端等技術、裝置與業務場景深度融合,11項業務實現“機器代人”。聚焦解決業務工作中的痛點難點,找準對生產經營起到關鍵作用的具體場景為切入點,實施AI落地應用,推動業務模式再造。
加速融合發展 深化成果轉化
體系搭建起來后,如何運轉又成為擺在攻堅小組面前的另一道難題。
粟邈如團隊提出基于云景平臺建設運營監控平臺,建立分層分級的實時監測模式,實現體系在最基層運轉情況智能看、智能管。建立“考核指標—過程指標—業務事項”關聯關系,指標異動觸發執行層處理業務事項。建立服務目錄,開發優化迭代數字化應用工具,實現自動監控業務智能執行,自動輸出異動清單,減少執行層人工重復報表填報及統計分析,讓執行層更聚焦于執行,實現了自動監控業務執行情況,自動輸出異動清單。從5月試運行以來,共輸出異動清單58項,推動體系有序運轉。
截至目前,圍繞變革目標,該公司已建立省地縣三級運營監控運作機制,含組織架構、運作模式和規章制度機制。理順“1+N”企業數字運營業務框架(“1”是建立一套企業運監指標體系,“N”是企業協同主題場景),建成可靠性、線損、基建三個特色子體系運轉監測一張圖。搭建一體化運營監控平臺,打通業務斷點21個,完成111個功能模塊、49項場景頁面開發。運營監控平臺初步具備態勢感知、流程監控、異動分析、運營支持等能力。
下一步,廣西電網公司將在企業運營基礎上繼續做好場景切入,深化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應用,圍繞“管理先進、協同高效、業技融合、數智賦能”,不斷拓展先進技術與業務融合的高價值場景,做好變革項目實踐并逐步覆蓋經營全域業務,以“AI+運營”助力企業管理水平全方位提升。(王蕓蕓 毛羽 粟邈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