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網報訊(記者 郭冬冬 通訊員 劉年 陳暉)碳市場是通過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6月25日,在2025年“全國低碳日”主題活動上,南方電網公司宣布啟動內部碳市場建設,將逐步開展碳排放數據報送及核查,科學分配碳排放配額,構建抵消機制、內部碳信用機制、交易機制、市場調節機制,上線內部碳市場管理系統,創新打造具有引領作用的企業“雙碳”目標管理體系。今年下半年,公司內部碳市場將試運行開啟第一個履約周期,首批納入控排主體超80家,覆蓋約3000萬噸碳排放量。
據了解,南方電網公司內部碳市場將模擬全國碳市場的運行機制,由內部強制碳市場和自愿碳市場組成,通過設計“內部碳配額考核+內部碳信用引導”的運行機制,強制和自愿兩個碳市場各有側重、獨立運行但又通過碳抵消機制相互銜接。公司戰略規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內部碳市場正式運行后,每年10月底前,將組織全部控排主體足額清繳其碳排放配額,以完成其履約義務,其富余配額可向內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出售,不足部分需通過市場購買其他控排主體的富余配額,或使用內外部碳信用產品、綠電綠證等抵消工具完成履約。
電網企業具有連接能源生產與消費、貫通電力與碳要素的獨特優勢。“開展內部碳市場建設是電網企業實現低碳治理的內在要求,并通過價格信號引導各環節、各領域資源優化配置,改進企業原有的計劃減排模式,統籌降低企業碳減排成本。同時,建立‘以電帶碳、以碳促電’的耦合機制,探索推動電力市場與碳市場協同,深化碳計量等電碳耦合技術研發應用。”南方電網公司戰略規劃部相關負責人說。
11月底前,南方電網公司將上線內部碳市場管理系統,打造碳排放數據報送模塊、碳排放權注冊登記模塊、碳排放權交易模塊、自愿碳信用模塊等核心模塊,為內部碳市場正式運行提供數字化支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