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欄的話
新時代電網催生了多種多樣的新崗位——電力市場交易員、新能源管理員、機器人工程師……南方電網公司加快培育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勞動者隊伍,新時代電網新崗位的新型勞動者們都在哪些專業領域大展身手?工作內容是什么?發展前景如何?
南網報今起推出系列報道,探尋多個電網新崗位,講述新崗位上新型勞動者的故事,展現新時代電網工作者銳意進取、勇毅前行的精神風貌和鮮活事跡。
本期聚焦電力市場交易員。
指針指向9點,廣東電力交易中心電力市場交易員張云勇的神經不自覺繃緊。這是每天早上電力交易市場的開盤時間,更是刻進他身體里的時鐘,“一到點,感覺發條都上緊了。”張云勇說。
在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的交易大廳里,交易員們目不轉睛地盯著面前的屏幕,交易申報監視模塊里,各經營主體的報價正不斷刷新跳動。張云勇迅速掃過這些數據,不斷切換頁面,時不時提筆記錄。
練就交易“火眼金睛”
“我的主要工作是連接好調度機構和市場主體,保障信息的公平披露,監測好電力市場的交易動態,分析處理交易過程中的異常數據,維護交易秩序,保障交易安全。”張云勇向記者打了個比方,他們的工作就像棒球比賽里的“捕手”,負責接住投手投出的球,同時指揮全場,防止對手得分。捕手需要具備敏銳的判斷力、快速的反應能力和全局觀。廣東電力交易中心作為電力市場的運營機構,核心目標是發現價格信號異常,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作用,維護市場秩序,保障交易安全。而市場交易員恰恰是需要應對價格波動、供需變化等挑戰,在千鈞一發時敏銳地捕捉關鍵點,推動“得分”的人。“我們的‘得分’,就是發現異常,保障每筆交易的公平公正。”張云勇說。
以火電為主的時代,電力交易策略主要圍繞煤價波動展開,經營主體相對單一。如今,新能源正成為不可忽視的新主體,其波動性為電力市場穩定運行帶來新的挑戰。“海量新能源成為經營主體后,對我們交易員的風險預判能力、快速決策能力、及時應變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張云勇說。
在現貨交易中,發電企業和售電公司等經營主體分站天平的兩端,圍繞買電賣電、競價報價展開實時博弈。在這一步,來自交易機構的交易員們的任務是平等提供申報、撮合和信息披露等服務,以促成公平交易。“每日開盤后,交易中心實時盯盤,將各主體申報的價格、電量同步給調度機構出清,隨后將出清結果披露給各主體。之后交易中心根據電量電價數據每日開展量價費計算和發布,并按月形成結算憑證,推送電網營銷部門發行賬單和收取電費。”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分析結算部副經理朱文俊介紹起交易流程。
電力市場的中長期交易類似于提前預訂機票,發電企業和用電用戶(售電公司)通過簽訂合同,提前確定未來一段時間的電量、電價,避免實時價格的劇烈波動。此時,交易機構是供雙方簽訂合同、備案生效的交易場所,交易員們需要鍛造出識別交易場景異常的“火眼金睛”。
為新能源時代鋪路
技術簡化了異常數據的監測與告警,而思考和研判,仍然來自于交易員們多年浸潤市場的經驗。
“多的是數據上看不出來的時候。”張云勇指著屏幕上一行數據,記者并沒有看出異樣。“當某一筆交易的成交價超過當日成交均價的一定上下幅度范圍后,系統將自動彈出異常價格提醒。”話音未落,張云勇指出的這條異常信息已經匯報至系統中,將和當天的其他信息按照優先級順序排列成一份詳細的綜合研判報告,逐步反饋至有關部門。
電力交易中心是連接各類經營主體之間、經營主體與調度機構的橋梁,也是連接廣大市場側與監管側的橋梁。“交易中心是重要的市場瞭望哨。我們在監測中發現的異常行為形成一定規模后,都會反饋至監管部門,推動出臺相關市場規則,為市場的穩定運行打上新補丁。”朱文俊說。
2025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宣告新能源全面參與電力市場,正式由政策驅動轉為市場驅動。
“我們是在為新能源時代鋪路。”張云勇說。每當看到自己撮合的交易促進更多新能源消納,他都會感到由衷的自豪。當越來越多的新能源電量通過市場配置時,電力交易員們正用自己的專業和智慧,與時俱進地推動電力市場的健全完善。
夜幕降臨,交易大廳的燈光依然明亮,仍有一部分交易員在忙碌。”“光明捕手”張云勇摁下了電腦的關機鍵,準備下班。而明天,新的挑戰又將開始,日復一日,或又日日不同。
南網報記者 張玲 通訊員 歐陽逸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