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無人機對變電站設備進行智能巡視的數字化方式又有了新的變化。7月9日,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在220千伏趙家條變電站室內進行著無人機智能巡視,更加靈活、高效地對各個電氣設備實施精準檢測。這也是湖北省首次開展變電站室內無人機智能巡視,在有效提升變電站運維質效的同時,大幅節約人力、投資、維護成本。
變電站室內無人機智能巡視
當天上午10時許,在全戶內式的220千伏趙家條變電站走廊上,國網武漢供電公司運維人員“一聲令下”,一架搭載著激光雷達的無人機從碩大的機巢中慢慢升起,緩緩飛向前方的主控制室,而后順利地穿過大門,來到保護屏前,以懸停、緩飛的狀態,對其中的設備進行細致的檢測。
筆者注意到,巡視中的無人機對地距離在2米左右,通過攝像頭查看保護屏上的硬壓板等各種設備的運行狀態,并將數據實時傳輸至3公里外的國網武漢供電公司變電運維分公司江北集控站,在屏幕上運維人員第一時間就能知曉設備的運行情況。
“能夠在變電站室內讓無人機開展智能巡視做到這么精準,難度是非常高的。”國網武漢供電公司變電運維分公司變電智能運維及管控班副班長王俊泓介紹,無人機對電磁信號比較敏感,而變電站帶電設備眾多,站內的衛星信號、手機網絡信號定位都不理想,“所以我們采用了‘激光雷達實時定位建模+視覺SLAM精準定位’的雙校核技術。無人機可以對周邊障礙物進行實時分辨,就像汽車的智能駕駛一樣,實現對變電站24小時不間斷輪巡。”
王俊泓舉例介紹,在220千伏趙家條變電站,運維人員首先對變電站進行激光點云數據采集,構建變電站三維模型,通過機載激光慣導模塊實時感知無人機在變電站中的位置,結合視覺SLAM技術進行校驗,“這樣的雙重校驗,可以確保無人機位置準確無誤,使室內飛行更加安全。”
在220千伏趙家條變電站主控制室內,僅僅不到10分鐘,無人機就完成了對其中所有設備的智能巡視,隨即飛出大門,識途一般朝著相距不遠的GIS設備室飛去。
在GIS設備室內,無人機相繼檢查了每一個設備的開關表計、機械指示位置,并對一次、二次設備進行了紅外測溫,展示出其強大的智能檢測能力。“這臺室內無人機具備了在不同設備間、不同樓層之間穿越的功能,實用性特別高。”王俊泓說。
不一會兒,無人機完成了對GIS設備室內設備的巡視,而后進入樓梯間進行穿梭飛行,并且安穩地下到一樓,熟練地進入10千伏配電室,對其中的開關柜運行狀態進行逐一檢查。“相較于傳統布置固定式攝像頭的模式,一臺室內無人機在例行巡視中可以覆蓋全部點位,大幅減少人力、投資和維護成本。”國網武漢供電公司變電運維分公司變電智能運維及管控班班長張鴻飛說,室內無人機設備的部署比較簡單,可以靈活安裝,軟件系統更新也非常方便,讓現有變電站智能巡視的改造升級變得更便捷。
根據張鴻飛的介紹,室內無人機會將采集到的設備實時信息傳送到智能巡視主站,通過主站AI智能算法來識別設備正常、異常運行狀態并提交報告,為運維人員提供重要的信息參考,“特別是現在處于迎峰度夏高溫時段,供電設備面臨高溫考驗,隨著設備巡視頻次增加,有了室內無人機的幫助,巡視質量得到大幅提升,進一步確保迎峰度夏期間變電站設備可靠運行。”(圖/文 王欣、馮殷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