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復始,萬象更新。1月2日,蘭考國電投新能源產業園內,量產不久的純鋰50Ah全固態電池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加緊生產。
“‘蘭考速度’名不虛傳,各項工作的動作都非常快,感謝蘭考,讓我們一直在快馬加鞭地做自己的產品。”北京純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商務總監嚴愷說,“像這個固態電解質的很多專利都是我們自研的,專利產權清晰,固態電解質在我們的電池應用中解決了電池本身的安全問題。”
2024年8月,該公司在產業園建成國內首條全固態鋰電池量產線,打造具備10萬級無塵固態鋰電池生產車間及先進研發實驗室,擁有多臺用于固態鋰電池和電池器件性能研究的國際一流設備,已突破和掌握5Ah—50Ah級固態電池的制成工藝。并于當年10月成功實現了50Ah全固態電芯的量產,使我國固態電池技術邁入量產的新紀元。目前在蘭考的年產能可達200MWh,滿產后每天可生產上千個電池,為新能源市場注入新的活力,預計年營收可達2億元。未來,純鋰新能源將與國電投在用戶側儲能業務上開展全面合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擴大蘭考產能。
“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轉化為一度度‘綠色’電能,托舉起蘭考的產業集聚發展。”蘭考國電投新能源產業園負責人王震說,園區以風、光、儲、電、氫能等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為主攻方向,降本節能使該產業園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入駐。目前已有華耀5GW新型光伏組件生產項目等6個在建項目,另有3個新能源項目正在抓緊對接中,建成后將推動新能源產業成為蘭考強縣富民的重要支柱產業。
據悉,蘭考國電投新能源產業園已實現“源網荷儲一體化”。何為“源網荷儲一體化”?王震介紹,這是將電源、電網、用電負荷、儲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綜合的能源系統,“就是在一定范圍內建設一個小型的清潔能源發電及用電的循環系統,以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園區就是將附近的風力發電機,以及園區廠房屋頂光伏所生產的電量,配合儲能等設施,使園區企業用電實現自發自用,打造真正意義上的零碳園區。
“這是華耀5GW新型光伏組件生產建設項目的車間,425米長的自動化生產線上,每天能生產出1萬片光伏板。”該項目負責人王建說,“我們工廠一年要用上億度電,而用上‘綠電’后,每度降0.15元,一年就能省下1500萬元電費。”
“當前,國外客戶對綠色用能的要求愈發嚴格,如果沒有‘綠電’消費的相關證明,我們需要付出更大成本才能拿到訂單。”王建說,“綠證”是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的電子身份證,每購買1000千瓦時“綠電”就可獲得一張“綠證”。
如今,企業用電便宜了,產品還戴上了“綠電”認證的電子身份證,這樣就為進入國際市場解決了碳排放指標難題。
華耀光伏在蘭考落地了國內最先進的TOPCon組件生產線,自動化程度很高,一個月產值就能達1億元。
“對落戶園內的企業而言,‘源網荷儲一體化’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成本降低。”王震感慨地說,未來,一個個帶有“綠證”的產品,將從該產業園出發,通過蘭考國際陸港走向全球市場,讓蘭考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大河網記者 龔硯慶 史長來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青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