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儲能發展又迎來一劑“定心針”。
11月6日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華夏時報》記者查閱往期政策發現,除了繼續堅持多元化技術發展、技術創新、保證安全之外,該方案對儲能的未來發展設立了一個明確的新目標和更細化的任務,包括到2027年培育3—5家千億元以上規模的生態主導型企業、引導優化供需關系、提升標準體系支撐、拓展風光儲氫等新能源應用場景、拓寬用戶側多元應用,以及支持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培育新型儲能先進制造業集群等新說法。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記者,這一政策對行業發展起著引導作用,培養3—5家和生態、環保有關的千億元規模企業并不是一件難事。只要價格上漲,很多前沿企業都有可能達到千億元規模。同時,新型儲能技術多元化發展是實現碳中和的必然要求,目前儲能還是一個新興產業,還不知道哪條路徑是低成本或高成本,而高成本的最后會被市場淘汰。
專家稱目標不難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于11月6日發布了《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旨在深化新型儲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該行動方案提出了一個明確的量化發展目標,到2027年培育千億元以上規模的生態主導型企業3—5家的發展目標,以增強我國新型儲能制造業全鏈條的國際競爭優勢,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行動方案一般有著指導和戰略性的意義,新目標的提出與我國儲能產業發展現狀相適應。早在2021年、2022年,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陸續發布了《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其中設置的發展目標包括“到2025 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 2030 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等。
在新型儲能迅速發展下,有些目標已經提前達成,如截至2024年9月底,我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已達到5852萬千瓦/1.28億千瓦時。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也于11月7日公開表示,我國儲能已經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截至2023年底投運儲能容量達到了8233萬千瓦,其中抽水蓄能5094萬千瓦,占比61.9%,投運規模居世界首位。新型儲能3139萬千瓦,占比38.1%,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全年新增2260萬千瓦/4870萬千瓦時。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從投資規模來看,“十四五”以來,新增新型儲能裝機直接推動經濟投資超1千億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進一步拓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
林伯強告訴記者,不論是看市值還是營收,培養3—5家和生態、環保有關的千億元規模企業并不是一件難事。只要價格上漲,很多前沿企業都有可能達到千億元規模。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7日,儲能指數(884790.WI)板塊已經有4家超千億元市值的企業,包括超萬億元市值的寧德時代(300750.SZ)、8738億元市值的比亞迪(002594.SZ)、1951億元市值的陽光電源(300274.SZ)、1013億元市值的億緯鋰能(300014.SZ)。其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2023年營收均超過千億元。
鋰電池仍是主角
記者對比往期政策發現,儲能發展的方向或許沒有大的變化,諸如多元化技術、技術創新、安全、智慧調控等關鍵詞仍在此次的征求意見稿中。不過此次不僅明確了新型儲能定義和各種技術的具體方向,還加上了堅持有效供給與擴大需求相結合、堅持以我為主與國際合作相結合的原則。
該文件強調了新型儲能制造業的定義,即提供能量存儲、信息處理、安全控制等產品的制造業總稱,涵蓋新型電池等蓄能產品和各類新型儲能技術,以及電源管理芯片、電力電子器件、熱管理和能量控制系統等的生產制造。提到的多元化儲能本體技術包括鋰電池、鈉電池、液流電池、超級電容器、鉛炭電池、飛輪儲能和壓縮空氣儲能等技術。
這些技術或許要圍繞高比能、長壽命、高安全、寬溫域、高功率等發明展開材料、技術和設備的競賽。截至2023年底,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超過97%,是新型儲能技術中的主角。對于我們為什么需要多元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協同發展,林伯強告訴記者,這是實現碳中和的必然要求,目前還不知道哪條路徑是低成本或高成本,高成本最后會被市場淘汰。目前儲能還是一個新興產業,不能完全說發展得很好很成熟,行業存在著技術進步的問題,所以需要試錯。
此外,該方案還提出了引導優化供需關系、提升標準體系支撐、拓展風光儲氫等新能源應用場景、拓寬用戶側多元應用等目標,并支持儲能企業國際化布局,支持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培育新型儲能先進制造業集群。目前,該行動方案正處于公開征求意見階段,公眾可在2024年11月11日前向工信部電子信息司提出意見或建議,以進一步完善方案內容。
政策發布次日,Wind儲能指數(884790.WI)板塊回暖,11月7日漲幅1.95%,共40家上漲,10家下跌。朗特智能(300916.SZ)漲停,該公司主營智能家居等領域所用的智能控制器,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前一天發了一則收購意向公告,隔天就漲停了。同時,恩捷股份(002812.SZ)、百川股份(002455.SZ)、鵬輝能源(300438.SZ)、派能科技(688063.SH)、孚能科技(688567.SH)等跟漲約6%。
自9月下旬A股反彈以來,儲能指數整體震蕩走高,5日漲幅5.46%,20日漲幅33.23%,今年以來仍下跌0.39%。林伯強告訴記者,這一政策目前基本起著引導作用,要發揮實質性影響需要后續的具體政策,但地方政府應跟進一些相關政策。
華夏時報記者 胡雅文
評論